2025胶东海洋童玩季扬帆起航
2025胶东海洋童玩季扬帆起航
2025胶东海洋童玩季扬帆起航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(dànshēng)120周年,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,这是(zhèshì)华表奖首度“出京”。
从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到《唐探1900》,从《南来北往》到《国色芳华》,不同类型的影视剧连续爆火,让齐鲁影视频频“出圈儿”。这也许不是偶然(ǒurán),近年来山东(shāndōng)立足文化大省(dàshěng)优势(yōushì),深入实施“齐鲁文艺(wényì)高峰计划”,强化工业科技赋能,推进“影视+”融合发展,加快构筑(gòuzhù)影视产业竞争优势,吸引众多热门影视剧来鲁拍摄制作,有力带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。
剧组夸爆“山东(shāndōng)服务”
导演陈思诚曾向媒体表达感激(gǎnjī)之情,在德州(dézhōu)拍摄电影《唐探1900》时当地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的(de)巨大帮助和支持。《警察荣誉》制片方也对山东的高效印象深刻,所有手续“只跑一趟”,全程代办、直到办好。这都得益于山东对影视产业发展环境(huánjìng)的不断优化。
用真金白银放水(fàngshuǐ)养鱼。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(de)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(chuàngzuò)生产的十项措施》等政策举措,覆盖影视创作生产、市场培育、税费减免、消费转化等全业态。针对单个影视项目,省(shěng)、市、县三级叠加扶持(fúchí)最高可达4500万元(wànyuán),从今年开始每年再拿出1000万元用于重点影视作品前期孵化创作。
当影视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成立“齐鲁文艺高峰计划”项目服务专班,整合(zhěnghé)全省影视服务资源,为影视机构(jīgòu)提供政策咨询、拍摄取景(qǔjǐng)、服化道(dào)美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大力推进“免证办”“减证办”“提级办”,直接取消证照证明(zhèngmíng)材料25项、压减24项、初审周期大幅缩减50%。组建山东省影视拍摄服务联盟,构建起全省“一张网”的影视摄制(shèzhì)服务体系。
引更多影视(yǐngshì)名家大家。采取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柔性引才(yǐncái)模式,探索建立影视名家大师工作室制度,在省社科规划(guīhuà)项目中设立电影专项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,重点扶持(fúchí)编剧、导演、特效等核心(héxīn)环节力量,加强省内高校影视专业建设,支持重点影视企业与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提供广阔舞台。
2024年,在山东的影视从业人员达12.7万人,较2020年增长(zēngzhǎng)83%;仅东方影都产业园,就集聚了(le)1500多家电影企业,2024年营收达到19.8亿元(yìyuán)。
当前,新技术已成为(chéngwéi)影视产业迭代升级的新引擎,为培育影视新质生产力带来重大机遇。无论是《流浪地球(dìqiú)》系列对科幻工业体系(gōngyètǐxì)的光影探索,还是《封神》系列对东方美学的艺术重构,背后(bèihòu)都离不开新技术对影视产业的深度赋能。
工业化锻造(duànzào)影视创作全新模式(móshì)。以东方影都(dōngfāngyǐngdōu)为(wèi)带动和引领(yǐnlǐng),山东不断创新影视工业化制作(zhìzuò)流程,实现了单点应用到集群创新的模式转变。目前,青岛东方影都已聚集了40个国际标准影棚、32个置景(gèzhìjǐng)车间,建有国内一流的数字影音、水下拍摄、动作捕捉等平台,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《流浪地球2》《独行月球》《蛟龙行动》等影片的拍摄场景,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。
新技术推进影视产业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。“这里可以为电影特效提供全周期服务(fúwù)。”这句话概括了青岛东方影都“中国科幻大片摇篮”的名副其实(míngfùqíshí)。东方影都建成亚洲首个“LED虚拟(xūnǐ)拍摄+AI场景生成”实验室,搭载实时渲染引擎,支持“所见即所得”虚拟拍摄,让拍摄成本降低了60%,大幅减少了后期制作(hòuqīzhìzuò)压力。《封神第二部》运用该技术将(jiāng)龙德殿场景制作周期从90天(tiān)压缩至12天,节约成本达2800万元。
山东是中华文明的(de)重要发祥地、儒家思想(rújiāsīxiǎng)的发源地、沂蒙精神的诞生地,为各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厚滋养和鲜活素材。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中,山东推荐的电影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《我本是高山(gāoshān)》、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南来北往》《父辈的荣耀》等4部作品获“优秀作品奖(jiǎng)”。
《父辈的荣耀》(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作品(huòjiǎngzuòpǐn))
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打造,非一日之功,须长远谋划、系统推进。从现在到2029年,将陆续迎来抗日战(zhàn)争胜利80周年(zhōunián)、中国共产党成立(chénglì)105周年、长征胜利90周年、中国人民解放军(zhōngguórénmínjiěfàngjūn)建军100周年、改革开放50周年、新中国成立80周年等重大节点。山东将统筹整合全省(quánshěng)文艺资源力量,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,聚焦重点题材、重点体裁,突出抓好(zhuāhǎo)剧本创作,打整体战、系统战、协同战,推动形成持续创作高峰和传播热潮(rècháo)。
让历史文脉生生不息。2500年前(niánqián)那个礼崩乐坏的(de)春秋时期,孟子、墨子、荀子等诸子先贤汇聚稷下(jìxià)、百家争鸣,如璀璨群星(qúnxīng)照亮(zhàoliàng)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天空。围绕这一主题,山东正组织创作历史正剧《春秋风云(fēngyún)》,拍摄制作大型系列纪录片《文脉中华》《春秋》《墨子》等,精心打磨提炼,力求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诸子时代。此外,济南的《李清照》、烟台(yāntái)的《戚继光》等短剧也已入围2025总台电视剧片单。
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山东(shāndōng)是(shì)抗日战争时期唯一全域抗战的(de)省份,在党的领导下军民水乳交融(shuǐrǔjiāoróng)、生死与共,铸就了伟大(wěidà)的沂蒙精神。山东致力于用文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,从电影《大突围》《根据地》《沂蒙六姐妹》,到(dào)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、舞剧《乳娘》、京剧《燕翼堂》,一批立得住、传得开的红色文艺精品在齐鲁大地涌现。近日,全程在沂蒙老区取景拍摄的抗战史诗电视剧《我们的河山》,将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(zhōunián)的重点剧目登上荧屏。
《沂蒙六姐妹》(抗战题材(tícái),往年热播作品)
《我们的河山》(抗战主题,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(huángjīndàng)排播)
让现代文化温润心灵。去年(qùnián)春节登录央视(yāngshì)的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,伴随着春运热度一路走高,勾勒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人间温情。近年来,《经山历海》《三泉溪暖》《南来北往》《幸福草》等一批精品鲁剧(lǔjù)在央视热播,生动刻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大潮中的百姓生活。这些作品(zuòpǐn)不仅在国内赢得口碑,更在国际上展现独特魅力。去年以来山东先后有31部影视作品“扬帆出海”、走出国门,《三泉溪暖》日语版已(yǐ)确定今年在日本东京(dōngjīng)电视台播出(bōchū)。
当前,影视不仅是一种(yīzhǒng)文化生活(shēnghuó)方式,而且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。
一部《唐探1900》就给德州乐陵带来1亿多元的旅游收入,一部《南来北往(nánláiběiwǎng)》使潍坊(fāng)的坊茨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,一部《国色芳华》推动菏泽催花牡丹销售额增长了33%,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早已不是幻想(huànxiǎng)或奢望。影视(yǐngshì)产业在多维创新融合中,转化为提振消费、拉动发展的火热动力(dònglì)。
《国色(guósè)芳华》(热播作品,乐陵影视城参与制作)
今年春节前夕,中宣部电影局(diànyǐngjú)、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在山东乐陵影视城举办了2025年“跟着(gēnzhe)电影去旅游(lǚyóu)(lǚyóu)”全国启动仪式。山东省电影局抢抓《唐探1900》首发机遇,顺势组织开展“跟着微短剧游齐鲁(qílǔ)”“跟着纪录片(jìlùpiàn)去旅行(lǚxíng)”等(děng)活动,推动“打卡旅游”向“文化(wénhuà)体验”升级。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,已实现与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有机融合,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革命历史题材拍摄基地和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基地,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。在位于东方影都附近的青岛藏马镇,将村庄、田园免费开放给剧组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收入增长,实现了“剧组进村、游客进镇”良性循环。
新时代(shídài)新征程带来新机遇、创造新舞台(wǔtái)。山东将聚焦担负新时代的文化(wénhuà)使命,用好比较优势,系统谋划布局,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推动更多中国气派、山东元素的优秀影视作品破圈传播。
(中国新闻网公众(gōngzhòng)号)

今年是中国电影诞生(dànshēng)120周年,中国电影最高荣誉第二十届华表奖颁奖活动在山东青岛成功举办,这是(zhèshì)华表奖首度“出京”。

从《封神第二部:战火西岐》到《唐探1900》,从《南来北往》到《国色芳华》,不同类型的影视剧连续爆火,让齐鲁影视频频“出圈儿”。这也许不是偶然(ǒurán),近年来山东(shāndōng)立足文化大省(dàshěng)优势(yōushì),深入实施“齐鲁文艺(wényì)高峰计划”,强化工业科技赋能,推进“影视+”融合发展,加快构筑(gòuzhù)影视产业竞争优势,吸引众多热门影视剧来鲁拍摄制作,有力带动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。

剧组夸爆“山东(shāndōng)服务”
导演陈思诚曾向媒体表达感激(gǎnjī)之情,在德州(dézhōu)拍摄电影《唐探1900》时当地政府部门为他们提供的(de)巨大帮助和支持。《警察荣誉》制片方也对山东的高效印象深刻,所有手续“只跑一趟”,全程代办、直到办好。这都得益于山东对影视产业发展环境(huánjìng)的不断优化。

用真金白银放水(fàngshuǐ)养鱼。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快推动广电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(de)实施意见》《关于支持鼓励优秀文艺作品创作(chuàngzuò)生产的十项措施》等政策举措,覆盖影视创作生产、市场培育、税费减免、消费转化等全业态。针对单个影视项目,省(shěng)、市、县三级叠加扶持(fúchí)最高可达4500万元(wànyuán),从今年开始每年再拿出1000万元用于重点影视作品前期孵化创作。
当影视企业的“店小二”。成立“齐鲁文艺高峰计划”项目服务专班,整合(zhěnghé)全省影视服务资源,为影视机构(jīgòu)提供政策咨询、拍摄取景(qǔjǐng)、服化道(dào)美等“一站式”服务。大力推进“免证办”“减证办”“提级办”,直接取消证照证明(zhèngmíng)材料25项、压减24项、初审周期大幅缩减50%。组建山东省影视拍摄服务联盟,构建起全省“一张网”的影视摄制(shèzhì)服务体系。
引更多影视(yǐngshì)名家大家。采取“不求所有、但求所用”的柔性引才(yǐncái)模式,探索建立影视名家大师工作室制度,在省社科规划(guīhuà)项目中设立电影专项。大力培养青年人才,重点扶持(fúchí)编剧、导演、特效等核心(héxīn)环节力量,加强省内高校影视专业建设,支持重点影视企业与院校共建实习实训基地,提供广阔舞台。
2024年,在山东的影视从业人员达12.7万人,较2020年增长(zēngzhǎng)83%;仅东方影都产业园,就集聚了(le)1500多家电影企业,2024年营收达到19.8亿元(yìyuán)。

当前,新技术已成为(chéngwéi)影视产业迭代升级的新引擎,为培育影视新质生产力带来重大机遇。无论是《流浪地球(dìqiú)》系列对科幻工业体系(gōngyètǐxì)的光影探索,还是《封神》系列对东方美学的艺术重构,背后(bèihòu)都离不开新技术对影视产业的深度赋能。
工业化锻造(duànzào)影视创作全新模式(móshì)。以东方影都(dōngfāngyǐngdōu)为(wèi)带动和引领(yǐnlǐng),山东不断创新影视工业化制作(zhìzuò)流程,实现了单点应用到集群创新的模式转变。目前,青岛东方影都已聚集了40个国际标准影棚、32个置景(gèzhìjǐng)车间,建有国内一流的数字影音、水下拍摄、动作捕捉等平台,为科幻电影和工业大片的拍摄制作提供了有力支撑。《流浪地球2》《独行月球》《蛟龙行动》等影片的拍摄场景,现在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打卡地。

新技术推进影视产业降本增效(jiàngběnzēngxiào)。“这里可以为电影特效提供全周期服务(fúwù)。”这句话概括了青岛东方影都“中国科幻大片摇篮”的名副其实(míngfùqíshí)。东方影都建成亚洲首个“LED虚拟(xūnǐ)拍摄+AI场景生成”实验室,搭载实时渲染引擎,支持“所见即所得”虚拟拍摄,让拍摄成本降低了60%,大幅减少了后期制作(hòuqīzhìzuò)压力。《封神第二部》运用该技术将(jiāng)龙德殿场景制作周期从90天(tiān)压缩至12天,节约成本达2800万元。
山东是中华文明的(de)重要发祥地、儒家思想(rújiāsīxiǎng)的发源地、沂蒙精神的诞生地,为各类题材影视创作提供了丰厚滋养和鲜活素材。在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“五个一工程”评选中,山东推荐的电影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《我本是高山(gāoshān)》、电视剧(diànshìjù)《南来北往》《父辈的荣耀》等4部作品获“优秀作品奖(jiǎng)”。

《父辈的荣耀》(“五个一工程”获奖作品(huòjiǎngzuòpǐn))
一部优秀影视作品的打造,非一日之功,须长远谋划、系统推进。从现在到2029年,将陆续迎来抗日战(zhàn)争胜利80周年(zhōunián)、中国共产党成立(chénglì)105周年、长征胜利90周年、中国人民解放军(zhōngguórénmínjiěfàngjūn)建军100周年、改革开放50周年、新中国成立80周年等重大节点。山东将统筹整合全省(quánshěng)文艺资源力量,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文化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养分,聚焦重点题材、重点体裁,突出抓好(zhuāhǎo)剧本创作,打整体战、系统战、协同战,推动形成持续创作高峰和传播热潮(rècháo)。
让历史文脉生生不息。2500年前(niánqián)那个礼崩乐坏的(de)春秋时期,孟子、墨子、荀子等诸子先贤汇聚稷下(jìxià)、百家争鸣,如璀璨群星(qúnxīng)照亮(zhàoliàng)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天空。围绕这一主题,山东正组织创作历史正剧《春秋风云(fēngyún)》,拍摄制作大型系列纪录片《文脉中华》《春秋》《墨子》等,精心打磨提炼,力求全景式呈现波澜壮阔的诸子时代。此外,济南的《李清照》、烟台(yāntái)的《戚继光》等短剧也已入围2025总台电视剧片单。
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。山东(shāndōng)是(shì)抗日战争时期唯一全域抗战的(de)省份,在党的领导下军民水乳交融(shuǐrǔjiāoróng)、生死与共,铸就了伟大(wěidà)的沂蒙精神。山东致力于用文艺精品赓续红色血脉,从电影《大突围》《根据地》《沂蒙六姐妹》,到(dào)民族歌剧《沂蒙山》、舞剧《乳娘》、京剧《燕翼堂》,一批立得住、传得开的红色文艺精品在齐鲁大地涌现。近日,全程在沂蒙老区取景拍摄的抗战史诗电视剧《我们的河山》,将作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(zhōunián)的重点剧目登上荧屏。

《沂蒙六姐妹》(抗战题材(tícái),往年热播作品)

《我们的河山》(抗战主题,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(huángjīndàng)排播)
让现代文化温润心灵。去年(qùnián)春节登录央视(yāngshì)的电视剧《南来北往》,伴随着春运热度一路走高,勾勒出改革开放之初的人间温情。近年来,《经山历海》《三泉溪暖》《南来北往》《幸福草》等一批精品鲁剧(lǔjù)在央视热播,生动刻画了中国式现代化大潮中的百姓生活。这些作品(zuòpǐn)不仅在国内赢得口碑,更在国际上展现独特魅力。去年以来山东先后有31部影视作品“扬帆出海”、走出国门,《三泉溪暖》日语版已(yǐ)确定今年在日本东京(dōngjīng)电视台播出(bōchū)。

当前,影视不仅是一种(yīzhǒng)文化生活(shēnghuó)方式,而且已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动能。
一部《唐探1900》就给德州乐陵带来1亿多元的旅游收入,一部《南来北往(nánláiběiwǎng)》使潍坊(fāng)的坊茨小镇成为热门打卡地,一部《国色芳华》推动菏泽催花牡丹销售额增长了33%,“一部剧带火一座城”早已不是幻想(huànxiǎng)或奢望。影视(yǐngshì)产业在多维创新融合中,转化为提振消费、拉动发展的火热动力(dònglì)。

《国色(guósè)芳华》(热播作品,乐陵影视城参与制作)
今年春节前夕,中宣部电影局(diànyǐngjú)、文旅部资源开发司在山东乐陵影视城举办了2025年“跟着(gēnzhe)电影去旅游(lǚyóu)(lǚyóu)”全国启动仪式。山东省电影局抢抓《唐探1900》首发机遇,顺势组织开展“跟着微短剧游齐鲁(qílǔ)”“跟着纪录片(jìlùpiàn)去旅行(lǚxíng)”等(děng)活动,推动“打卡旅游”向“文化(wénhuà)体验”升级。在沂蒙红色影视基地,已实现与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有机融合,打造了国内一流的革命历史题材拍摄基地和红色教育、红色旅游基地,年均吸引游客超10万人。在位于东方影都附近的青岛藏马镇,将村庄、田园免费开放给剧组,带动周边餐饮、住宿收入增长,实现了“剧组进村、游客进镇”良性循环。
新时代(shídài)新征程带来新机遇、创造新舞台(wǔtái)。山东将聚焦担负新时代的文化(wénhuà)使命,用好比较优势,系统谋划布局,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,推动更多中国气派、山东元素的优秀影视作品破圈传播。
(中国新闻网公众(gōngzhòng)号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